上古之人便知以火之温热煨可令痛减,这便是灸法的早期雏形。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艾灸技法已非常盛行。《孟子·离娄篇》中记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黄帝内经·灵枢》则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艾灸技法很早就受到我国人民的重视。明代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对艾灸作用更是予以了高度肯定。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目的的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 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粘连、渗出物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的吸收。
艾灸项目有哪些?
1.艾炷着肤灸法:压灸 无瘢痕灸 瘢痕灸法温针灸
2. 艾炷隔物灸法 :隔姜灸 隔碗灸 隔纸灸 隔矾灸 隔醋灸 隔粉灸 隔蒜灸 隔葱灸 隔盐灸 隔树皮灸 隔韭菜灸 隔川椒灸 隔豉饼灸 隔附子灸 隔药饼灸 隔面饼灸 隔药末灸 隔泥饼灸 隔蟾蜍皮灸 隔鸡蛋壳灸 隔竹圈盐灸 隔蓖麻仁灸 隔香饼灸 隔木香饼灸
3.艾炷悬灸法:齐灸 排灸 温和灸 回旋灸 雀啄灸
4. 艾炷隔物悬灸法 :隔布灸 隔药纱灸 隔膏药灸 隔药液灸 隔药糊灸
5.艾炷压灸法 :指灸 衬垫灸 灸笔灸 雷火针灸 太乙针灸 运动按灸
6.铺灸法:大灸 敷灸 长蛇灸 艾熨灸 日光灸
7. 艾灸器灸法:温盒灸 温筒灸 温管灸 温架灸 温罐灸 熏器灸 温篮灸 核桃壳灸 多功能艾灸器灸
8. 温针灸及其他灸法: 温针灸 骑竹马灸 隔姜温针灸 麝艾温针灸 电热艾针灸 隔橘皮温针灸